导读:尚界H5与全新问界M7证券配资网,分别承担了“下探”和“上行”的任务。
(文 / 观察者网 周盛明 编辑 / 高莘)
2025年9月23日,鸿蒙智行秋季新品发布会于深圳举办。
在该发布会上,尚界H5、全新问界M7两款新品正式上市。对于鸿蒙智行来说,这是两款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品。
一方面,尚界H5进入20万元以内,成为鸿蒙智行面向年轻市场的“拳头产品”。另外一方面,全新问界M7开始和问界M9、M8使用同源的新平台,在产品力上也得到显著提升。
通过尚界H5、全新问界M7,鸿蒙智行的产品矩阵横跨20万元以内到100万元以上,在各个价格段都拥有代表产品。
尚界H5,下探进20万元以内
尚界品牌首款车型尚界H5定位中型SUV,售价15.98万元—19.98万元,同时提供纯电和增程的动力形式。
尚界H5 鸿蒙智行
在高阶辅助驾驶上,尚界H5在硬件上区分Pro版本和Max版本。其中,Pro版本搭载10个高清摄像头、12个超声波雷达和3个毫米波雷达,支持高速领航辅助功能和泊车辅助功能。
Max版本搭载1个192线激光雷达、11个高清摄像头、12个超声波雷达和3个毫米波雷达,支持端到端领航辅助(城区、高速)、驾驶员失能辅助以及更多的泊车辅助功能。
具体来看,尚界H5增程Pro售价15.98万元,尚界H5增程Max售价17.98万元。增程版车型搭载1.5L增程专用发动机,最大功率72kW,电机最大功率150kW。此外,增程版车型配备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,容量为32.6kWh,官方CLTC工况续航235km。
尚界H5 鸿蒙智行
尚界H5纯电版车型提供宁德时代64.6kWh、80kWh两种容量的电池,前者为磷酸铁锂。续航里程方面,两者官方CLTC工况续航分别为525km/535km、640km/655km。
尚界H5纯电版也区分Pro版本和Max版本。相同电池容量下,搭载ADS 4高阶版的Max车型指导价高2万元。
观察者网注意到,目前尚界Max版开通高阶软件包的价格为3.2万元,官方提供2万元补贴权益后,选装价格为1.2万元。
对于上汽和华为合作的“尚界”来说,其作为最晚加入鸿蒙智行的成员,承担起向年轻市场开拓的重任。
尚界H5 鸿蒙智行
下探进入20万元以内的尚界H5,不仅成为鸿蒙智行体系内的入门车型,也成为了承担“走量希望”的关键车型。
使用新平台,问界M7起售价27.98万元
全新问界M7也在本次鸿蒙智行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正式上市,售价27.98万元—37.98万元。
全新问界M7 鸿蒙智行
和老款车型相比,全新问界M7使用了和问界M9、问界M8同样的赛力斯“魔方平台”,新车定位中大型SUV,同时提供增程、纯电两种动力形式。
在高阶辅助驾驶上,全新问界M7分为Pro+和Max两种硬件配置。其中,Pro+版本首发搭载舱内视觉激光方案,支持高速领航辅助、泊车辅助、紧急转向辅助ESA、通用障碍物检测等。
Max版本则配备1颗192线顶置激光雷达、1颗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、12颗超声波雷达、5颗4D毫米波雷达、11颗摄像头,车头应用3分布式雷达矩阵,车尾则布局有2颗角雷达,能够实现高速和城市路段的领航辅助,以及多场景泊车辅助等功能。
全新问界M7 鸿蒙智行
动力方面,全新问界M7增程版搭载1.5T增程器,最大功率为118kW。两驱车型电机最大功率227kW,四驱车型电机最大功率392kW。增程版车型匹配37kWh和53.4kWh两种容量的动力电池,对应CLTC纯电续航里程为208km和315km。
全新问界M7纯电版的两驱车型电机最大功率227kW,四驱车型电机最大功率387kW。纯电版车型搭载容量为100kWh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组,官方CLTC续航里程根据配置不同,有635km、660km和710km三种。
全新问界M7 鸿蒙智行
据悉,全新问界M7分为五座版和七座版。在舒适性配置上,新车搭载了零重力座椅、副驾及后排娱乐屏、冷暖箱等主流配置。
全新问界M7 鸿蒙智行
对比老款问界M7的24.98万元的起售价,全新问界M7在提升车身工艺、配置和高阶辅助驾驶能力的基础上,进一步提升售价。
对于问界来说,M7的定位向上是必然选择。
一方面,问界将于2026年推出中型SUV问界M6,而问界M7必须为该产品留出定价空间;另外一方面,问界M7也需要为同为鸿蒙智行体系内的智界R7等产品留出定价空间。
鸿蒙智行需要“平衡的艺术”
整体来看,鸿蒙智行在本次秋季发布会推出的尚界H5与全新问界M7,分别承担了“下探”和“上行”的任务。
前者切入20万元以内市场,瞄准年轻用户与主流家庭,意在形成规模效应;后者则通过平台升级与智驾配置提升,在30万元级别市场强化品牌价值和技术形象。
随着尚界、问界、智界等品牌的逐步铺开,鸿蒙智行的产品矩阵已经形成了20万元以内到100万元以上的完整梯度,构建起一个横跨主流到高端的新能源生态。
从鸿蒙智行整体考虑,如果该体系想要维持规模与品牌力的双重增长,那么则需要继续保持“平衡”的艺术——在体系内,五个品牌需要警惕产品的内部竞争;在体系外,则需要在不同细分市场打造出“拳头产品”。
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富深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